你所在的页面: 首页 > 主题论坛>

公交客运量持续下降 城市交通转型迫切

2016-12-08

作者:杨涛 罗航(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日前,交通运输部发布了《2017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简称《统计公报》)。《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全国城市总客运量为1272亿人次,比上年下降1%。其中,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量同比下降3%。这已经是常规公交客运量连续第三年下降——从2014年的781亿人次降到了2017年的722亿人次。

城市公交客运量持续下降,有悖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战略方向和创建公交都市的目标,也不符合各地城市人民政府对公共交通建设发展所期望的成效,无法满足城市交通日趋拥堵情况下,群众对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改善提升的愿望。要扭转此局面,城市交通转型发展十分迫切。

城市交通过于以车为本 道路时空资源配置失当

低成本拥有、低成本使用、低成本停车,都导致了小汽车保有量的持续高速增长、高频率使用;道路建设和拥堵治理以满足小汽车畅通为目标导向;公交优先实质性投入不足与推动乏力;城市开发缺乏以公交为导向的理念和策略引导,无序的均质化、大街区、高配小汽车模式下快速蔓延扩张……

以车为本的城市交通发展理念以及城市开发模式失衡,导致公交在与小汽车竞争中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

小汽车保有量的高速增加与公交投入不足使城市交通发展陷入了“越治越堵”的泥潭,造成公交客流持续下降的必然结果。城市交通若不转型发展,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在以车为本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下,道路交通时空资源也存在配置失当。一方面,我国城市道路路网结构不合理、不完善,支撑公交线网全面覆盖的“小街区密路网”道路载体尚未成型。“重干路、轻支路”的路网载体建设模式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公交线网密度不高、站点覆盖不足、廊道重复系数偏高等问题。

另一方面,小汽车与公交车路权错配,公交运行难以快捷准时。以车为本的道路资源分配仍然普遍存在,大量公交专用道不连续、不成网且缺乏信号优先的保障,导致公交在专用道内运行速度慢、时间延误长。公交出行时耗是小汽车的1.5—2倍,甚至更高,公交出行缺乏足够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公交线网结构不合理 服务模式急需创新

城市公交客运量持续下降,与公交线网结构与运营组织不合理、体制机制和服务模式缺乏创新等原因有很大关联。

目前,我国城市公交线路设置功能层次均质化,缺乏覆盖广、密度高、调度灵活的需求响应式支线公交和定制公交,难以满足多元化全民公交出行的服务需求。各大中城市需要积极推进轨道交通、BRT等大中运量骨干公共交通建设,同时积极鼓励和促进互联网+公共交通新模式发展。根据城市发展动态不断优化常规路面公交线网,公交线网优化不宜一蹴而就,应在深入挖掘掌握公交客流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高度注重历史性和延续性,小步骤、渐进式动态调整。

线路设置还要注重健全公交枢纽体系布局,避免换乘浪费过多的出行时间,提高线网运行效率。在运营过程中要有序稳妥推进线网优化工程。

除功能设置不合理外,运营组织不合理也是制约公交线网良好利用的关键问题。公交线网运力结构、车型结构配置不充分,公交智能化系统建设不到位,政府决策监管缺乏系统数据支撑,企业运营调度缺乏动态化调整,乘客信息获取手段不足等,都导致公交无法提供更好的服务。

此外,公交运营企业内生动力普遍不足。政府购买公交服务仍简单等同为财政“兜底”、全权监管,公交运营体制、考核补贴、监管评估体制等缺乏系统性、战略性规划考量,导致公交资源难以高效利用。

公交服务模式也严重缺乏技术创新。目前,我国城市公交票制票价体系单一,服务理念尚未由“大众公交”向“全民公交”转变,公交营销理念缺乏、市场机制缺失,导致公交无法提供高品质、多元化、个性化的供给服务。在大力发展共享交通的背景下,针对不同人群、不同时段、不同目的的定制化公交、响应式服务亟待突破。

(作者单位: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