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6
376
12月26日,由中国铁建参与设计和建设的沪苏湖高铁正式通车运营,“轨道上的长三角”再添新成员。
沪苏湖高铁是长三角首条连通江浙沪三省市的高铁,全长164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沿途共设上海虹桥、上海松江、练塘、苏州南、盛泽、湖州南浔、湖州东、湖州站8座车站。
线路在湖州与合杭、宁杭高铁衔接,形成“十字”交叉枢纽,通过湖州枢纽节点可实现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的互联互通,对完善长三角城市群城际综合交通网络、构建长三角城市群0.5至1小时交通圈具有重要意义。
互联互通——长三角更加“紧密”
路网与城际功能并重让这条线路与城市深度融合。沪苏湖高铁位于长三角经济最发达的沪宁、沪杭、宁杭三条主轴间的长三角核心区域内,沿线城镇密集,多为经济重镇、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商务、旅游、务工等城际客流需求旺盛,城际铁路功能显著。选线既满足线路高标准要求,又兼顾沿线城市出行需求。
建成通车后将有效缓解沪宁、沪杭两大客运主轴的压力,进一步强化上海对长三角核心腹地的辐射功能,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构建西出上海的又一通道。
大桥飞架——勾勒江南新地标
碧湖清波一路飞架,是这条线路的亮点,沿途水乡风光旖旎,河道、湖泊星罗棋布。为跨越这一道道“水障”,桥梁成了主力军,全线桥梁占比约90%,形式涵盖梁拱组合结构、系杆拱、钢桁梁、V构、门式墩、刚架等众多类型。其中主跨超过100米的桥梁就高达24处,一座座桥梁倒映在粼粼波光中,勾勒出江南新景。
在上海市青浦区跨越斜塘三级航道的双塔钢混组合梁斜拉桥是本线最大跨度桥梁。作为国内首座高速铁路和普速铁路四线并行斜拉桥,四线无砟轨道同设一桥的双边箱钢混组合梁设计世界领先。
在沪苏湖高铁江苏段,中铁十九局承建的跨常台高速独塔斜拉桥是最大跨度,也是全线唯一的独塔斜拉桥梁,分两段进行挂篮悬臂浇筑法施工,斜拉索安装与梁体浇筑同步实施,全力保障施工进度和通行、通航安全。跨太浦河连续梁是最大连续梁,采用挂篮悬臂浇筑法施工,依靠“挂篮”的移动让桥梁在太浦河上空不断延伸。
生态优先——串联沿途好风光
生态保护,是这条线路的底线。沪苏湖高铁经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湖州,横穿元荡湖、三白荡等重要湿地,穿越太浦河清水维护通道等4处生态保护红线,经过京杭大运河、东西苕溪2处国家级敏感点和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设计秉持环保选线原则,绕避敏感区,以免破坏生态与水土流失。
古镇,是这条线路上的璀璨明珠。朱家角、练塘、金泽、周庄、震泽、黎里、南浔等古镇,皆为岁月遗珍,各藏故事。高铁如丝线穿珠,助游客悠游其间,尽品古韵。仅在“天下难寻”“江南封面”的南浔古镇,就有小莲庄、嘉业堂等国家、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0多处。
沪苏湖高铁大量采用高架结构,在土地资源愈发紧张的长三角地区,大幅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也为桥下生态环境留存了充足空间。在部分地段,生态廊道与绿地蓬勃涌现,为野生动物搭建了迁徙通道。
元荡湖位于上海市与江苏省交界出,是重要的保护湿地。沪苏湖高铁元荡湖段长达5.25公里。桥墩施工是影响水质的关键环节,中铁十四局建设者先是在水上划定了施工区域,然后用双排钢管桩把整个施工区域围起来,就像在四周设置了一圈密封的屏障,将里面的水抽干后再施工,有效降低了对水体的污染,达到了生态保护的标准。
桥建合一——城市建设新典范
沪苏湖高铁设有上海虹桥、上海松江、练塘、苏州南、盛泽、湖州南浔、湖州东、湖州站等8座车站,桥建合一的模式,成功实现了结构的一体化。
这种桥梁、站房与城市交融共生的新模式大大节省了土地资源,在当今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形势下,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开辟更多空间。不仅提高了铁路的运行效率,让旅客换乘更加便捷,一体化的结构设计也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有效降低维护成本。
上海松江站是全线最大的站房,运用最新的“站城融合”理念,以“云间映玉兰·花开无限环”为主题,创造性采用钢柱原位一次性安装至柱顶、屋盖分块整体提升的方案,采用楼面拼装+整体液压提升、激光除锈、三维扫描仪虚拟三维坐标复核、焊接机器人应用等施工方法,打造出TOD4.0站城一体枢纽新典范。
作为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中的骨干线路,沪苏湖高铁将进一步优化上海铁路枢纽布局,完善区域路网布局,对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订阅我们的定期通讯,了解我们的最新消息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