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

系列解读三:锚定目标任务 打通堵点卡点 全力实施内河水运体系联通工程

2024.12.26 486

锚定目标任务 打通堵点卡点 全力实施内河水运体系联通工程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 方森松、袁子文、李歌清、金哲飞

内河水运具有运能大、成本低、占地少、能耗低、污染小的优势,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个五年规划建设,我国内河水运已初步形成与水运资源条件和经济分布相适应,以高等级航道和主要港口为主体的基础设施总体格局,货运量和港口吞吐量均位居全球内河首位。

近年来,内河水运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大幅提升,占全社会货物周转量比重由2010年的3.9%提升到当前的8.2%,累计节约全社会物流成本超3万亿元,已成为区域协调发展、产业布局和对外开放的重要依托,为促进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内河水运仍存在与规划目标差距较大、建设难点较多、联通效能不高等问题。《关于新时代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的意见》(简称《意见》)聚焦于以上问题,提出了内河水运规划建设的思路与重点:

锚定国家规划目标任务

加快打通内河水运堵点卡点

2021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四纵四横两网”国家高等级航道建成2.5万公里左右,内河主要港口36个。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对全国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进行了系统优化布局(简称全国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国家高等级航道和内河主要港口具体布局方案,并提出了2035年航道建设目标、长远发展规划技术等级和港口提质要求。与规划目标相比,目前国家高等级航道仍有约8000公里待建,内河主要港口枢纽辐射能力和临港产业集聚能力仍需加强。为加快推动国家规划落地实施,指导地方共同推动内河水运体系联通,《意见》编制中遵循了“三个导向”:

一是坚持以规划和战略研究为引领。重点包括组织编制重点区域和省级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港口总体规划、港航基础设施中长期建设任务(2035年)研究、国家高等级航道重点技术问题研究等内容。

二是坚持以主干线大通道和重点区域为重点。突出长江、西江、京杭运河战略通道作用,以及长三角、珠三角重点区域的带动效应,聚焦薄弱环节,加大攻坚力度,打通影响全局并能显著降低物流成本的关键节点,并充分发挥支流航道延伸辐射作用,畅通直达重点产业基地、工业城镇的干支联通网络。

三是坚持以要素、政策高效协同为保障。统筹要素协同、加大资金支持,与水利、水电、国土、生态等合力推进,加快补齐内河短板,支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设。加强政策协同,为交通与城市、产业融合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推进运输服务提质增效。

聚焦国家高等级航道建设

夯实内河水运体系联通基础

近年来,我国内河货运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平均吨位已超过1600吨,通航千吨级以上船舶为主的国家高等级航道以20%的内河通航总里程占比,承担了全国80%以上的内河货运量。展望未来,国家高等级航道在大宗物资中长距离运输中的骨干作用仍将进一步强化,但重点船闸拥堵、航道等级不达标、碍航闸坝、与枢纽海港衔接不通畅等堵点卡点依然存在。《意见》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明确了国家高等级航道的建设思路与重点。具体体现在:

一是关于干线航道。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等干线航道对于内河水运发挥大运量、高效率、低成本优势具有基础支撑作用,《意见》将加快主干线大通道扩能升级摆在优先位置,进一步明确了着力破解局部船闸拥堵和区段标准不统一的重点任务。结合上位规划和发展需求,长江干线重点加紧推进三峡水运新通道工程前期工作和建设。系统提升长江口航道通过能力及韧性,实施长江口南槽二期工程,加快推动北港航道前期工作和建设。有序推进长江干线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完善,下游安庆至芜湖、中游宜昌至武汉、上游水富至重庆等重点航段系统整治。积极推进西江航运干线一级航道上延至南宁,推动长洲枢纽船闸扩能。加快京杭运河微山、淮安等船闸扩能,有序推进二级航道建设。

二是关于长三角、珠三角水网航道。两大水网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内河运输最繁忙区域。《意见》立足将两大水网地区打造为内河水运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域,围绕着力破解航道标准不衔接、桥梁碍航、与海港不联通等堵点卡点,以及着力破解航道网与重点工业城镇、产业园区间联通覆盖不足问题,以集装箱江(河)海联运通道为重点全面推进未达标航段建设,加快打造直达海港、区域互联、辐射周边的一体化航道网,发展水运门到门运输服务。

三是关于支流高等级航道。目前,主要支流高等级航道尚未实现达标畅通,建设任务重、难度高。《意见》统筹考虑支流高等级航道建设条件和发展需求,以及自下而上、先通后畅的思路,要求集中力量优先打通省际国家高等级航道堵点卡点,着力攻坚支流高等级航道未达标段建设,实现航道“建一条、通一条、畅一条”,加快支流航道向重点经济区、城市群拓展延伸,充分发挥干支联运效益。

破解一体融合发展关键瓶颈

提升内河水运体系联通效能

《意见》从集约高效利用港口岸线、加快发展多式联运、推进港产城协同发展、促进智慧绿色平安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推动水运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点。结合内河水运发展存在的堵点卡点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内河水运一体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包括两大方面:

一是优化提升内河主要港口枢纽能级。以内河主要港口为核心,增强枢纽综合服务能级和战略物资保障能力,着力提升设施、技术、管理、服务现代化智能化发展水平,充分发挥主要港口水陆联通综合枢纽功能,打造港产园融合内陆开放高地。

二是提升内河运输组织化智能化水平。以标准化、集约化、智能化为导向,加快提升船舶现代化水平、推动运输组织集约高效发展、持续提升智慧创新发展水平,加快推动内河运输发展由设施建设驱动为主,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创新驱动转变。

订阅最新消息

订阅我们的定期通讯,了解我们的最新消息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