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页面: 首页 > 低碳出行>活动专题>

推广应用“互联网+交通”新业态国际研讨会

2016-12-08

活动简介

2017年7月11日,由世界银行、中国交通报社、交通运输部全球环境基金项目办主办,ofo小黄车承办的“推广应用‘互联网+交通运输’新业态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国内外研究机构与行业企业的百余名代表参会。

研讨会以“互联 共享 新供给”为主题,旨在研判“互联网+交通运输”新业态发展趋势,聚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各方共识,共同推进新旧业态加速融合发展。其中,共享单车共治共享、新业态创新与资本的平衡等成为会议研讨的焦点问题。

活动时间

2017年7月11日

活动纪要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综合规划司相关负责人出席研讨会并表示,交通运输部非常重视“互联网+交通运输”发展,未来要借助互联网新技术,贯彻李克强总理提出的“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监管原则,推进“互联网+交通运输”模式创新,推动各种运输方式新旧业态加快融合,积极促进分享经济发展,增加优质运输服务供给。

会议主题研讨环节,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科技处处长葛昱分享了北京在智能公交、智能轨道、智能停车、智能高速、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的工作实践。在“互联网+”一体化出行方面,北京市交通委正在致力于推动行业数据和社会数据融合共享,为出行者门到门的全链条出行提供一体化服务。

许多互联网平台类的企业也在致力于推动一站式、一体化的应用体验。滴滴出行副总裁张贝表示,滴滴的目标是打造一站式出行平台,推动各交通方式、不同交通领域的数据融合,目前已在济南等城市有智慧交通领域的应用。

“城镇化和机动化进程是中国城市交通面临的两大挑战。”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可持续交通项目经理孙胜阳表示,预计到2030年,中国城镇化人口将达到十亿人。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建设完善的低碳出行体系。

“多模式交通体系是城市繁荣发展的保障,自行车系统更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可持续城市项目主任刘岱宗非常推崇“自行车回归城市”,他以阿姆斯特丹和新加坡两个城市案例,阐述了自行车系统在出行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呼吁通过自行车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路权保障,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

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互联网+交通运输”新业态的不断涌现,为公众出行提供了新的“打开途径”。

广州市交通委员会客管处处长苏奎介绍了“互联网+公交”的应用实践——如约巴士。如约巴士通过移动互联网精准收集乘客的需求线路,根据需求动态调整线路,为公众提供个性化的出行服务。苏奎将其称为“应需式公交”,这一新业态可以作为公共交通的有效补充。

作为 “互联网+交通运输”新业态中的重要一员,共享单车的快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改变着国人的出行习惯甚至思维观念。然而,共享单车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乱停乱放、破坏严重、押金难退等一系列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管理部门、企业如何更加行之有效地管理成为会议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

目前,ofo小黄车已经进入全球5个国家超过150座城市,为上亿用户提供累计超过20亿次的出行服务。ofo小黄车联合创始人于信表示,企业可以为用户提供高品质服务,提供用户骑行保险,进行文明骑行宣传引导,努力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和线下人员配置,提升运营能力,同时也期待与社会各方共同组织共享单车治理机构。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洪洋表示,共享单车设置“电子围栏”等技术监管形式是治标之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保证骑行和停车空间才是治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