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页面: 首页 > 智能交通>专题论坛>

“互联网+”来了 智能交通如何发展

2017-02-15

  近日,在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了《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 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促进交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推动交通智能化发展提出了总体要求和具体任务。《实施方案》明确,实施“互联网+”便捷交通重点示范项目27项,这些项目如此落地,将会推动交通运输行业怎样发展?

专家观点——

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亚太智能交通协会主席 世界智能交通大会理事 王笑京

  “互联网+”推动新一代智能交通的发展

  在当前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产业革命中,智能交通也不断地在变革、不断的丰富其内涵,有些甚至将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首先,“互联网+”给交通带来的不仅仅是更多的线下服务移到线上, 我认为“互联网+交通”不是简单地将原来信息化的内容或纸面上的工作搬到互联网上,也不仅仅是将原有交通信息化的内容进行延伸和扩展,而是要用互联网的概念和技术重新定义和构造交通运输系统。例如今天大家都在使用的网约出租车、或者叫专车就是在互联网概念下运输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创新。还有依托于超高速无线网络的车路协同、船岸协同和空地协同等等。第二,“互联网+”还应该进一步理解为互联网Plus,也就是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它不仅仅是信息交互和交易工具,最突出特点就是具有驱动、执行和使能(Enable)的功能,就是新一代互联网要渗透到执行部件和机构中,它不仅仅是推进交通运输管理与服务的提升,还将形成新的载运工具和运输系统,目前国际上的工业互联网和工业4.0也有类似的内容。最典型的就是自动驾驶系统,自动驾驶列车、自动驾驶船舶、自动驾驶汽车等等;再有就是依托于车车通信和车路通信的驾驶安全辅助系统,可以在良好的通信系统支撑下,协助驾驶人或者直接采取措施保障载运工具和乘员的安全。第三,数字化将是未来交通产业创新、服务升级和安全可靠的重要引擎,无论是应用大数据、云计算,还是应用人工智能,数字化是基础,目前我们的载运工具、运行系统和服务系统的数字化还是很不完善的,特别是道路交通的数字化还处在起步阶段,短板就是道路交通动态运行数据缺乏。因此要加快交通运输系统的动态数据采集、传输、管理和处理基础条件的建设,特别是沿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的传感网的建设。

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 程世东 蒋中铭 陈晓博

  以“互联网+”便捷交通为切入点,推进智能交通发展

  近日,在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了《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 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促进交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推动交通智能化发展提出了总体要求和具体任务。总的来看,《实施方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前瞻性、指导性。

  一是突出强调了智能交通是我国交通运输发展新阶段的战略重点。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大规模建设,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初步形成,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一,拥有一批吞吐量位于世界前列的大型港口和航空枢纽,服务能力已总体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随着铁、公、水、航等交通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我国交通运输正在进入综合协调、优化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个新的发展阶段,如何提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效率、如何为公众提供更优质的运输服务、如何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培育新的增长点等,成为了交通运输发展的关键问题。

  二是准确把握了“互联网+”便捷交通与智能交通之间既有所侧重、又密切相通的内在关系。“互联网+”便捷交通是指通过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交通运输行业深度融合,实现供需双方信息高效精准对接,形成以互联网为信息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交通运输服务,更多的是指新业态,为公众带来全方位的出行便利和高效的客货组织,强调的是多元化的服务和优质服务的获得感。而智能交通侧重于实现先进技术方法在交通系统中的全面应用,旨在优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系统和管理,推动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支撑安全和绿色发展,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互联网+”便捷交通的大部分内容,如实时信息服务与智能移动支付等,也属于智能交通的范畴。

  三是清晰阐明了以“互联网+”便捷交通为切入点,推动智能交通发展,进而实现交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当前,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快速融入交通运输领域,网络约租车、互联网巴士、互联网停车、互联网汽车维修等新业态得到了快速兴起和发展,人们提供更加多样化、定制化、高质量出行服务,正处于发展风口浪尖,应很好的利用该发展机遇,加以推动、因势利导。

  四是探讨提出了新时期“三系统、两支撑”的智能交通体系框架。我国曾经在2000年前后首次提出国家智能交通体系框架,但该体系框架更多侧重于公路和城市交通领域,对铁路、水运、民航等涉及不足,对各种运输方式的协同联动关注也较少。同时,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推广应用,以及自动化等技术的逐步成熟,交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原有智能交通体系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形势,需要更新和完善。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耿雄飞

  对于《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 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的解读

  近日,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了《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 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为我国交通智能化、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明确的指导。

  《实施方案》在完善交通管理控制系统领域提出的“建设智慧航道,提升内河高等级航道运行状态在线监测能力”,将会为内河航运智能化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内河航运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通过建设内河航道网运行监测平台,可以有效提升内河航运的畅通、安全、高效、绿色保障能力,使得内河航运在带动流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实施方案》要求推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推动各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交通运输行业兼容与互操作,并拓宽在列车运行控制、车辆监管、船舶监管等方面的应用。“十二五”后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水上交通行业已经逐步得到应用,尤其是在国际边境河流船舶监管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预见,“十三五”期间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船舶监管、海上救助产品将会出现爆发性增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会成为水上交通智能化的重要支撑。

  《实施方案》在智能港航和船舶技术领域提出了高精度定位导航、宽带船岸通信、标准化数据服务等重点方向,将会有效提升我国水上交通的整体智能化技术水平。发展“星基”航海保障体系,将会有效提升我国中远海船舶保障能力。同时,通过研发符合E航海相关国际标准的成套装备和服务,还将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推动我国成为水上交通科技的输出国。

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 孙立超

  “互联网+”便捷交通的意义及对民航业的影响

  民用航空作为交通运输行业的一个重要方面,集合了机场、航空公司、地面保障单位、空管部门等多家单位,跨地区和国家,近几年虽得到了巨大发展,同时,也遇到了航班延误、信息不对称、通关较慢、退改签不便捷等老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随着“互联网+便捷交通”实施方案的出台,我国民航业势必迎来发展机遇期,大有作为,具体表现为:

  一些新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更加智慧、便捷

   1.生物识别技术(如指纹、人脸、虹膜等)、二维码等将得到广泛应用,提供终端用户服务、自助服务,有利于加强机场安全、缩短旅客的通关时间等;

   2.基于位置服务的LBS将为旅客提供搜索服务和基于位置的即时信息推送服务,还可以通过对旅客实时路径监测、历史轨迹分析,了解机场热点区域、零售店业务等,从而对机场候机楼区域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定义;

   3.近场通信NFC、无线射频识别RFID、毫米波雷达、虚拟化技术等在机场围界、机供品配送、物流管理等方面也将广泛应用;

   4.基于北斗导航、ADS-B、移动通信技术等在航空器、停机坪车辆的应用,将提高运行安全及效率,提高航空器预达时刻的准确性、实时性;

   5.目前机上wifi受卫星带宽资源所限及对移动终端设备开放政策的影响,机上wifi未得到广泛的应用,一旦突破上述问题,将会深受旅客欢迎。

  构建以开放、共享、协同为特征的运行新模式和组织管理方式

  机场运行管理体系涉及机场、航空公司、空管、航信、地面保障等多个主体,在空域资源有限,航班架次日益增多的需求下,要做到科学有序的提高航班通航效率,就需要跨地域、跨部门、多环节、多工种协调配合,统筹管理,集中决策,“智慧机场”光靠机场一家一地的智慧是不够的,要全行业联动,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大智慧”,原有的各司其职、独立面对问题、垂直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合运行保障的需要,而这一运行组织模式的形成,需要建立在各单位资源信息开放、共享的基础上,离不开互联网、大数据、移动通信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所以,“互联网+便捷交通”在民航具有非常的现实意义。由此联想到机场与轨道交通、城市综合路网系统的衔接,以及航班预定与飞抵时刻等便民公共数据资源的开放与利用,都与互联网+的“开放、共享、协同”等理念一脉相承,都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模式的创新。